孕期檢查項目及時間表
第1次(0-5周):抽血檢查
備注:,通過早孕試紙或驗孕棒確定是否是懷孕
第2次(6-8周):HCG,孕酮檢查,B超檢查
備注:確定胚胎是否有活性,6周后可做B超,能在宮內看到胚胎,且有胎心胎芽,胎兒存活,胎兒個數與著床位置。需空腹,憋尿。
第3次(12周):孕期常規檢查:身高,體重,宮高,腹圍,血壓,血型(ABO、RH),血常規,凝血功能六項,肝腎功能,傳染病四項,尿常規,婦科檢查,白帶常規,胎心率,心電圖,甲狀腺功能篩查。
建檔:需帶好以下證件材料(雙方身份證,社保卡,結婚證,戶口本,B超檢查報告單),去社區醫院做全面檢查建檔,并領取母子手冊。
NT檢查:又稱“頸后透明帶掃描”,即通過B超測量胎兒頸項部皮下無回聲透明層最厚部位,及早發現胎兒神經管缺陷等異常。需盡快提前預約,易錯過。如果NT厚度大于2.5mm(或3mm),會再做一次羊膜腔穿刺來確定染色體是否異常。
備注:需空腹,憋尿。此次正式產檢,準爸爸最好一起去,方便醫生了解直系親屬及家庭成員健康狀況。
第4次(16周):唐氏綜合征篩查,基礎檢查
備注:前一晚12點后禁食物和水,空腹。
第5次(20周):胎兒大排畸檢查,基礎檢查。
備注:需提前預約。無需空腹。
第6次(24周):妊娠糖尿病篩查,基礎檢查。
備注:糖水應在3-5分鐘之內喝完,勿一口氣喝完。喝完后多走動,一定要家屬陪同。
第7次(28周):乙肝抗原復查,基礎檢查。
備注:若乙肝抗原陽性,寶寶出生后24小時內需注射乙肝疫苗。
第8次(30周):浮腫檢查,基礎檢查,排查子癇前癥。
備注:此時準媽媽的子宮已大到一定程度,有可能會壓迫靜脈回流,容易導致下肢水腫。若血壓偏高出現蛋白尿,全身水腫等情況,需多加留意,以免發生子癇前癥。所以針對血壓,蛋白尿,尿糖的檢查非常重要。從孕30周開始,準媽媽在醫生指導下堅持每天自數胎動。
第9次(32周):胎心監護,基礎檢查。
備注:做胎心監護時若寶寶不動,有可能是睡著了,可以輕輕搖晃或拍腹部把寶寶叫醒。
第10次(34周):評估胎兒體重,基礎檢查。
備注:一般來說,出生時的實際體重或與預測體重有正負10-15%的誤差。
第11次(36周):乙型鏈球菌篩查,基礎檢查。
備注:乙型鏈球菌可能會造成早產,一定要當心。每天數胎動,若有不適情況,應立即就診。
第12次(37周):胎位檢查,心電圖,基礎檢查。
備注:醫生會根據胎位來決定生產方式。
第13次(38周):骨盆內診,胎心監護,基礎檢查。
備注:骨盆內診可幫助確定生產方式,檢查時會略微有些疼痛感。
第14次(39周):胎心監護,基礎常規檢查,B超。
備注:臨近預產期,寶寶隨時發動,準媽媽們一定要留意是否有小腹痛,出血,羊水破裂等情況。此時做胎心監護是關鍵。